你有多久沒喊聲「Hey Siri」了呢?或跟我一樣總在日常對話時,不經意觸發平日沉睡的它。這兩天蘋果正式宣告AI版本的Siri將延後推出,使用者又有得等了。
相較於蘋果的停滯,二月底亞馬遜新推出了Alexa Plus,引入大型語言模型,號稱能理解自然語言,執行複雜任務,讓人思考:當AI無縫融入家居生活,會發生什麼事?人類與AI的互動,是不是能擺脫電腦視窗、文字輸入呢?
事實上,亞馬遜高級副總裁Panos Panay接受The Verge訪問時,便透露了Alexa Plus作為打破語音助理發展停滯的野心升級,未來可能改變人機交互的方式:從人類適應機器到「機器適應人類」。

一個默默在你家的「智慧體」?
想像一下我們現在跟語音助理對話的方式。如果我們想煮溏心蛋,需要計時,可能要跟Siri或Alexa說:「嘿,幫我計時八分鐘。」然而,對Alexa Plus來說就不同了。我們只需要說:「今晚我想煮溏心蛋。」它就會理解這段話的「潛台詞」其實是我們要它計時煮一顆完美溏心蛋的時間。
這一段Panos Panay受訪時舉的案例,改變幅度看似雖小,但正是Alexa Plus最大的突破:「理解」使用者的意圖,而非僅僅執行命令。透過掌握自然語言,Alexa Plus扮演了日常生活與AI的橋樑,且不同於實體AI人型機器人顯眼,比較像是我們讓一個陌生智慧體悄聲無息的「入住」家裡——當我們有需要時,再即時做出反應。

Panos Panay還舉了一個有趣的情境。他提到自己跟兒子聊天,談到NBA快艇隊某球員最近是不是有上場、贏球還輸球,在現在人機交互方式下,需要打開手機,上網Google或問AI,但很可能接下來就分心刷短影音或IG,失去一次實際對話、父子談心的機會。
但有了Alexa Plus,他兒子不再需要查看手機,而是可以直接在對話中問:「Alexa,昨天快艇隊贏球了嗎?」獲得答案後,父子對話便繼續下去。幸運的話,說不定兒子就會與Panos Panay分享更多,兩人情感因此升溫。從這情境可發現,當Alexa Plus在家中,我們就像時時刻刻處於三方對話的狀態,並且這第三人Alexa Plus不會「破壞」人類之間的互動。
Alexa Plus是如何做到的?
上述案例,是當AI引入生活中,可能帶來的細微卻深刻的改變。實際應用上,Alexa Plus也是一個更聰明的語音助理,可以請它整理文件重點,幫忙設定通知或修改行程,轉寄郵件,規畫交通路線。
使用者也能透過專家系統(Experts),請它處理複雜的任務,包括與第三方產品合作,例如控制Philips Hue智慧燈泡,點Uber Eats或播放Apple Music、Spotify。根據Panos Panay的說法,專家系統可理解為基於生活體驗的AI代理(Agents),或串接到整個家的APIs。
Panos Panay指出,Alexa Plus得以運作,遠非簡單接上一個大型語言模型那麼簡單。首先,他們採用多模型架構,約70%使用亞馬遜自家的Nova模型,30%來自Anthropic。不過接到任務之後,如何決定使用哪個模型則是個問題。
這時,就換Panos Panay不斷強調的「協作層」技術(Orchestration Layer)上場了。它像一個調度員,會選擇最適合的模型處理任務;這些模型再連接到Panay所稱的「專家」,負責特定功能,例如播音樂或控制智慧家居,或者說一個睡前故事給小朋友聽。
對亞馬遜而言,這些都是在追求一個目標:讓科技適應人類,而非相反。如Panay所言:「當你只需思考並說出來,就會實現,這是非常強大的能力。」因此,Alexa Plus像是一個能力受限的神燈精靈——能完成我們說出的心願,不過心願只限幫我們變出晚餐,或透過燈光跟音樂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這樣的等級。

也是維繫家庭情感的「接線員」?
Panos Panay的願景可不只是讓AI扮演我們的家庭小精靈,更試圖成為親密連結者。當被問到是否希望人們將Alexa視為人時,他說:「現在還不用走這麼遠,但我認為當你需要時,有另一個耳朵或另一套思考幫助你,這是辦得到的。」
最後主持人Nilay Patel問:「你希望Alexa Plus能做到什麼現在還不能做的事?」他回答希望Alexa Plus不僅連接智慧家居,還能「連接」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例如當他離家留下訊息,女兒下樓時就能收到。
這讓人想起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連結》(Nexus)提到的,進入2020年代,社群媒體與AI要競逐的,將從我們的注意力轉為親密感。那麼當AI透過Alexa Plus入住家中,協助我們完成日常任務或情感交流,會如何改變人與AI的界限與互動方式呢?未來,那些說不出口的話,是不是都可由Alexa Plus傳達?
Alexa Plus的迭代,一方面是亞馬遜試圖追趕Google Assistant引入AI後的差距,另一方面從訪談中也可見得更大的布局:藉由讓AI成為家庭情感的連結者,來提升其產品的黏著度。
然而,如果Alexa Plus是一個默默入住家中的「第三者」,勢必也牽涉隱私與監管問題——使用者會完全放心讓企業透過AI隨時掌握自己的一舉一動嗎?關於這點,值得玩味的是Panos Panay在訪談中僅提到使用者需要分享數據才能獲得最佳體驗,未進一步說明亞馬遜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
最後也可思考的是,若AI逐漸成為人類情感的中介,並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時,究竟是對人際關係的補強,還是削弱?當我們習慣讓Alexa Plus「理解」我們,我們是否會變得不再那麼努力去理解彼此?
SNL也曾惡搞Amazon Alexa聽不懂老人家講的話,不知道Alexa Plus是否能破除這個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