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以來,全球面臨疫情的衝擊,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和博物館紛紛遭遇被迫閉館的困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2020年5月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全球大約90%的博物館都因為疫情閉館,其中又有10%可能再也無法開館。
因應閉館危機,各國的館方紛紛積極尋找解決辦法。根據歐洲博物館組織網絡(NEMO)的調查,直至2021年1月,歐洲有93%的博物館轉向發展數位化服務。像是英國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就和HTC VIVE Arts合作,推出年度大展《愛麗絲:越奇越怪》(Alice: Curiouser and Curiouser)的展前VR展喔!
這款VR展覽帶你直擊畫家住的地方
前幾天,尼尼我在VIVEPORT上發現了《Tracing Paint: The Pollock Krasner Studio In Virtual Reality》,由Pollock-Krasner House and Study Center委託創意機構MediaCombo製作,熱騰騰在近期上架的展覽。
展覽的誕生,源自館方想為不方便到現場參觀的群眾,打造一個可參與的空間,並讓更多人認識美國「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畫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與李·克拉斯納(Lee Krasner)。
戴上VR,在一段簡短的介紹之後,展覽先讓我們看看波洛克與克拉斯納這對藝術家夫妻生前的住所,也就是現在被改建成博物館的Pollock-Krasner House。
緊接著,房子裡滿地斑斕的顏料痕跡映入眼簾,彷彿自己真的踏進了畫家的故居兼工作室,臨場感讓我心底不禁雀躍了起來。(在博物館裡雀躍,感覺會被工作人員制止的說!)
改寫藝術史的那個男人
波洛克此人成為傳奇的故事,要從1947年他開始決定使用獨創的「滴畫法」作畫說起。為了打破過去使用畫架垂直作畫的傳統,他將畫布平鋪在地面,用鑽了洞的油漆罐、木棒、注射器等等工具代替畫筆,恣意揮灑顏料以求能更直接地表達情感。
革新並不僅止於器物層面。波洛克的畫,不像以往西方繪畫的構圖,區分核心和陪襯形象,他在畫布四周走動,讓顏料在畫布上四處散落、蔓延開來,捐棄了形象式的表現手法;甚至在畫作完成前,畫家自己也不知道成品會是什麼模樣。
藝術評論家勞勃·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將波洛克的這種繪畫稱作「行動繪畫」,即畫家本身的行動就自成藝術本身,而畫布只是記錄行動的場所。波洛克在作品中展現的不羈之心,開啟名為「抽象表現主義」的大門,美國藝術自此脫離附屬在歐洲之下的地位。
記錄時代的痕跡
擅長製作VR藝文展覽,經驗豐富的MediaCombo搜集了大量的舊照片,加上專業攝影測量技術,在VR中搭建出與位於美國東岸長島Pollock-Krasner House實體同比例的虛擬場景。
於是,《Tracing Paint: The Pollock Krasner Studio In Virtual Reality》透過VR,恢復穀倉畫室地板仍滿是顏料和創作痕跡的樣貌,而這樣原汁原味的珍貴場景,已在博物館整修之後不復存在。
站在波洛克曾經踏著的這塊地板上,跟著導覽溫柔的女聲四處走動,隨意地觀看畫家的影像和作品,感覺精神上和波洛克、克拉斯納兩人又更靠近了一些。(開始覺得自己已經很會畫滴畫了!)
我想到上次文章中提到的VR時間機器《1964 Tokyo VR》計畫,在虛擬實境裡,我們抵達現實中不可能到得了的地方,見識到曾經出現但已然不存在的痕跡,繼而讓來自不同時空背景的人們創造更多新的回憶。
話說回來,雖然用VR逛展覽這般「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體驗,使我久久感動不已,尼尼我還是希望博物館與美術館都能順利撐過疫情。小孩子才做選擇,虛擬實境、現實中有趣的體驗,兩者我都不想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