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暈?這篇告訴你如何和VR掛穩交

前幾天,我和後浪潮的夥伴們玩了VIVEPORT上一款名為《Yupitergrad》的VR動作遊戲。遊戲場景設定在俄羅斯太空站內部,玩家透過輪流發射並甩動手上的兩支吸盤發射器,穿梭於場景之中,體驗如蜘蛛人般飛簷走壁的刺激冒險。

精緻的柴油龐克美術風格、配樂揉和未來科技感與前蘇聯時期黨歌般的曲風,遊戲對白簡單卻有梗,《Yupitergrad》擁有諸多令玩家喜愛的元素,唯一的缺點就是——這遊戲實在讓人太暈眩。

儘管,《Yupitergrad》在平台的說明欄最後畫上了星號,並加註「沒有暈動症風險」,不過就像國外VR媒體評論所說,遊戲玩了30分鐘後,拿下頭顯,搖晃感還是很明顯。先別急著下「不要玩就不會暈」的結論,且看賽博尼尼繼續探索VR暈眩之謎~


大腦:現在到底是怎樣?

當你看著快速變換的3D場景,大腦接收著VR傳送出來的虛擬訊號,認為你正在移動,此時內耳前庭系統卻發出物理運動信號,告知大腦說:「嘿,身體其實沒有在動唷。」大腦在感官資訊不統一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想吐、暈眩等不適感。

可能的影響條件

頭顯與控制器:購買頭顯前,注意自由度(DoF)。挑選HTC VIVE等具有6 DoF空間追蹤功能的頭顯,可以讓你在虛擬實境裡活動更加自由,周遭環境也會隨著你的動作進行調整。

控制器有助於增強在虛擬實境中的方向感,在陌生的虛擬環境裡,有雙虛擬的手會讓你的大腦安心許多。上述兩項都幫助你在VR裡認知自己與空間的關係,繼而避免VR暈眩。

更新率(Hz)與幀數(fps):人眼是非常敏銳的,我們的眼睛能捕捉到環境中微小的變化。若是VR頭顯的螢幕更新率或顯卡渲染的圖片幀數太低,導致延遲或視覺資訊不對等,讓身體認為這是食物中毒所產生的暈眩和幻覺,啟動的防禦機制就是讓你先吐再說囉!

由目前市場上的VR頭顯機型可知,大多數人對90Hz的VR體驗感到滿意。但擁有滿意更新率的頭顯同時,也別忘記查看自家電腦顯卡規格!顯卡渲染生成的速度跟得上螢幕刷新頻率,VR體驗就會舒服很多~

眼球運動:在玩VR的時候,我們的眼睛總是盯著同一個地方,但虛擬場景卻不以我們熟悉的物理定律移動,在這種情況下,眼球會不停的重複對焦,造成掌管人體平衡的小腦前庭眼反射過度,引發眼壓升高、頭暈等不適。

又或者,為了讓虛擬影像具有立體感,通常會利用雙眼視差製造3D效果,但當眼球對焦深度和雙眼轉動不一致時,也會引起暈眩。不過,去年台灣交通大學光電研究所就針對這個問題,研究出可以調變VR空間深度的反射型變焦元件,突破VR光學困境,還獲頒臉書實境實驗室白金獎。

其實,你不太可能會有VR暈眩?

如上所述,口頭安慰也是種對抗VR暈眩的方法。美國心理學會的一項研究以海軍學員作為對象,在登上指定船隻前告訴學員:「你們不太可能會暈船啦!」結果顯示,學員在接受過這些口頭安慰後,他們暈船的機率,比沒被告知的學員來得低。

要改善VR暈眩,試試從外在環境著手。美國很多VR使用者紛紛在論壇表示,吹電風扇能夠「預防」暈眩,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尼尼我猜測,或許這是一種透過涼風刺激皮膚,讓你在虛擬實境中,也能感知到自己身體的存在,繼而避免大腦困惑的方法。

當然,VR暈這種類暈車症狀,也是能夠靠吃暈車藥來抑制不適感。這邊告訴你一個更天然的方法——提前吃點薑!薑薑薑!(超級老梗,喂~)

研究證實了生薑預防嘔吐的效果,玩VR前一兩個小時吃點薑片,你就再也不用擔心會吐得到處都是了(也是不至於這麼誇張),如果你是會暈車暈船暈機的朋友,也可以試試「薑療法」唷!(・ω<)☆


假使上述你都做過了,卻還是暈到不行,那麼換個方向想,也許你的VR暈不是在物理層面,而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名為「暈船」的感情?

不妨看看臉書社團「暈船勒戒所」裡,那些為暈船所苦、愛上負心人卻走不出來的男女;而家中的VR設備,雖說也讓你暈得頭昏眼花,卻安分地待在角落等待主人召喚。同樣都在暈,至少自己與VR設備有著雙向的情感關係(你不用它、它會生灰塵),想到這邊,是不是覺得很溫馨呢?

訂閱電子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