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現代人來說是最稀缺的資源。為了有效運用每分每秒,你學習了時間管理術,開始每天早上邊刷牙邊規劃整天行程,晨跑時戴上耳機聽podcast吸收新知;唯獨有一段時間,是你明明坐著、雙手空空,卻沒辦法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沒錯,就是坐在後座的時候!很多人因為害怕暈車,不敢在車上滑手機或看書;與視覺媒體絕緣,侷限了車上活動的其他可能性。面對自駕車這個即將到來的科技趨勢,該如何減少暈車症狀、讓車上的時光變得更有價值,在大家都成為「乘客」的將來,是一門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VR會是暈車解法嗎?
最近,HTC在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不只公開了大家期待許久的HTC版本元宇宙VIVERSE,也宣布與XR車用娛樂平台Holoride成為合作夥伴;在MWC位於巴賽隆納的會場外面,你能見到Holoride的展示車行駛在人群攘往熙來的街頭,而後座乘客頭上都戴著輕量化的VR眼鏡VIVE Flow,看起來玩得不亦樂乎。
看到這邊,體驗過VR的讀者可能會忍不住擔心,有些人光是在家玩VR就已經會頭暈了,在車上玩VR,會不會讓暈眩感更加強烈?
但是你想想,暈車和VR暈都一樣是視覺、聽覺和身體感覺的不平衡,讓大腦在感官資訊不統一的情況下,產生想吐、暈眩等不適感;差別在於VR暈是因為「看見景色變化,身體卻沒有在移動」,而暈車則是「身體在移動,景色卻沒有改變」。
那麼,如果在車上使用VR,是不是就能截長補短,同時解決VR暈和暈車兩個問題,還能讓平時無聊的通勤變得更有趣?
VR眼鏡成為車輛配件
這就是Holoride有趣的地方。與他們合作的汽車廠商可使用藍牙或WiFi等無線通訊,將汽車感測器的數據傳進VR頭顯裡;此時搭載的Holoride系統就會根據IMU(慣性測量單元)、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GNSS(衛星導航系統)的數據,以極高的頻率與準確度,計算車輛位置和狀態。
簡而言之,就是讓VR內容即時與車輛和路線的運動進行同步,而Holoride稱這為所謂的「即時內容」(elastic content),也就是車子前進的同時,你在VR裡的運動方向也一起往前;遇上紅燈的時候,你也跟著慢慢減速,最後停下來。
根據Holoride的使用者測試,在一般的乘車情境中,有暈車症狀的人佔了82%,但在體驗過VR即時內容之後,暈車症狀的比例下降到了47%,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人在車用VR的體驗過程中,一點都沒有噁心想吐的感覺。
使用者、創作者都能一起上車
Holoride就是一個圍繞在「即時內容」這種新媒體所建立的平台,為了鼓勵更多人加入「即時內容」的創作行列,他們推出基於遊戲引擎Unity所製作的軟體開發工具 Elastic SDK,並建立「創作者空間」(Creator Space),裡面除了Elastic SDK,還附上關於車輛的基本數據、教學檔案等等,正期待開發商、遊戲公司一起加入。
平台也結合虛擬貨幣Elrond的區塊鏈技術,讓乘客和創作者都能從中分潤。目前,Holoride有自己的虛擬貨幣$RIDE,並打算在未來向乘客頒發NFT的內容獎勵機制,以此來提升使用者體驗;區塊鏈上每一筆資料都有紀錄,這樣的透明性讓內容創作者能從應用程式的使用率和鏈上可受公評的價值體系中,得到合理的抽成。
關於這次和HTC的合作,Holoride的CEO Nils Wollny這麼說:
「VIVE Flow 是理想的移動XR設備,因此我們很高興與HTC VIVE合作,讓乘客可以直接存取Holoride。這款眼鏡時尚、便攜的設計,意味著乘客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有趣的網路體驗。」
的確,輕量化的VIVE Flow僅有189公克,眼鏡型的設計不只方便穿脫,久戴也不會壓壞髮型。經過長時間的車程之後,終於到了目的地,你摘下VR眼鏡,造型仍然清爽,難怪Holoride的CEO也尬意這一台啦~(๑>ڡ<)☆
尼尼我稍微想像了一下,未來的某個早晨,我利用刷牙的零碎時間,預約好無人自駕計程車;在打理好一切之後,坐上車子、戴上VIVE Flow,瀏覽Holoride的介面,考慮著類似「距離公司還有30分鐘,這段路程是該加入星際異攻隊、和火箭浣熊一起飛向宇宙,還是該和國家地理頻道的潛水員一起潛入海底世界,選哪個才好呢?」這樣的事情。
到了那個時候,我想,不管我在車上體驗了什麼,最後一定會心滿意足地下車,並且覺得運用零碎時間找樂子的自己,有稍稍地反抗了這個轉速越來越快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