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有8級,你的VR頭顯是哪一級?

最近社群一直很活躍的HTC VIVE,在昨天釋出了「VR的8個等級」圖表,看完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比起過往「手機VR、電腦VR、一體機VR、遊戲機VR」這種以硬體裝置的邏輯來進行VR分類,HTC VIVE是以「使用情境」來為VR分級,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

首先,是這張階梯式圖表。

等級1一直往上看到等級8,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最初階的VR體驗是「純觀看」,愈是往上就有愈多互動需求,到了等級4進入了「休閒玩家和一般訓練」,等級5是「PC遊戲與基礎協作」,等級6就更加進階,需要精準定位的基地台,以符合「硬核玩家和3D設計」的需求,等級7則是加入了身體追蹤的VIVE Tracker,讓Vtuber虛擬偶像等「專業玩家」以及動作精準要求更高的「專業訓練」這樣的情境得以應用。

最後,來到目前最高的等級8,HTC VIVE稱之為「共感追蹤」,講的就是像前陣子推出Facial Tracker這類能追蹤表情的套件(或許再加入一些體感裝置),這和我先前討論 VR的存在感(presence)非常類似,可以預期VR未來會大幅度應用在社交、協作、會議等等場景之上。

這張階梯圖表,讓我們很容易能夠找到自己對VR的需求。舉例來說,如果VR對你來說只是為了觀看謎片,那入門機種就能滿足你了,一來是目前比較缺少互動性內容,二來是360攝影機的畫質好像也不太需要那麼高的解析度。

另外,在2016年VR進入消費市場以來,等級3以下的頭顯逐漸被時代淘汰,使現在的「入門」就是等級4,大多數的人對VR的需求,也普遍分佈在圖表的「休閒玩家和一般訓練」和等級5的「PC遊戲與基礎協作」,也就是介於「AIO獨立頭顯」與「不需要基地台的PC-VR」這個區間,從一體機VR的銷量來看,特別是Oculus Quest 2這類可以充當PC-VR的機種,也能得到應證。

這張有8個色卡的圖表,講的也是同樣的東西,只是進一步地把每個等級對應的頭顯,以及所需要的硬體加進來。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的VR頭顯位在哪個等級,有沒有往更專業的動作追蹤、眼部追蹤、體感裝置升級的需求。

當然,這個圖表在硬體之外,加入了體驗來為VR分級,提供我們對VR的不同視角,但體驗的前提,還是在於硬體、軟體,與內容開發者之間的無縫整合,或許你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大膽猜測一下,未來的等級9、等級10⋯⋯等級99會是怎麼樣的VR呢?

訂閱電子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