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龐克VR啟示:容納人類美麗與醜陋的《Planet City》

霓虹招牌炫目閃爍、巨大的螢幕上無止盡的廣告輪播著,摩天大樓如雨林中的樹冠層與底層的矮小建築爭奪著陽光與養分,本該是絢麗奪目的未來城市,卻是隱隱散發著末世的荒涼。也許是人性的衰敗、也許是這城市裡下不完的雨所致,霧霾更讓城市籠罩在迷濛的光霧裡。

在那個世界裡一切都是流動的,彷彿再也沒有什麼值得被記下。你跟隨著警官Harrison Ford,乘著飛行車在空中馳騁,一同追討著複製人,旋即至底層,黑市在此遊牧竄生,雖然潮濕而泥濘不堪,但卻有機而狡黠,顯露出分層世界的殘酷與美好。這是1982年的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對於未來洛杉磯景象的描述,也是對於2019年11月時這個城市的預言。

《銀翼殺手》中的城市景觀作為科幻大作來看固然讓人目眩神迷,然而「科技真的能讓生活變好嗎?」

「科技帶來進步」、「科技為人服務」種種說詞,原先是充滿理想的美好想像,但在科技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其實是一把雙面刃。Cyberpunk探討的即是在科技高度發展後幻夢的破滅,人們的生活品質不但沒有變好反而更糟,這種”High Tech, Low Life”的景象如發生在現實世界裡,光用想像就讓人毛骨悚然。

對於未來的想像,難道真就如此的頹敗不堪嗎?身為一個富有人文關懷、極度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對於影像背後的隱喻與警示十分敏感,過度耽溺於電影中的浪漫奇觀可不行,心中的紅燈早已嗶嗶作響。

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也嗅到了這股末世氣息,試圖以不同的觀點切入,跳進來反思人類與世界(非人)的關係,並為這前所未見的新地質時代命名為「人類世」(anthropocene) — — 象徵著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的強大衝擊,足以成為新的地質時代。人口遽增、人造污染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不僅改變了地球上的氣候環境,更進一步導致生態系統的轉變。

環境污染、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的種種討論我們一點也不陌生,身在前人砍樹後人遭殃的時代,我們可說是被嚇大的,至少開冷氣時總是會很擔心北極熊。不過,這些看似不可逆的頹勢是否真的將導致無法收拾的後果?是否有任何可能的解方呢? 

將視野拉回我們所身處的城市,人造建築物數量早已超越了所需的居住空間,大型資本的介入下,城市中的建築盤根交錯,展現著人類的文明,更展現地產大亨中的巧取豪奪。然而,有一群建築憤青跳出來對這個現象高聲疾呼,比起蓋出一座座豪奢的商業建物、拿下幾個普世皆知的建築獎項,他們更加關注著如何藉由建築來改變城市。 

如活躍於1960至1970年代的實驗建築團體Archigram,這是一個從未真的蓋出房子的建築團體。對社會有極大抱負的他們,透過展覽、雜誌,融合大眾流行文化與科技,傳遞充滿思辨性的推想式建築。樂高一般的《插入城市》(Plug-in City)、如霍爾移動城堡的《行走城市》(Walking City)、隨意空降的《即時城市》(Instant City)都是他們著名的作品。雖然因為走得太前面而讓人有打高空砲的感覺,不過也是因為有這群人,才能讓我們得以想像未來城市的不同可能,跳脫出實務操作的物理空間,對於既有的建築環境提出質疑,思索建築如何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

延續著 Archigram 的理念,身兼建築師與電影導演的Liam Young,便透過自己對於建築和都市研究的知識,結合故事、多媒體影像的手法,藉此探究未來城市的境況,並以批判角度反思科技和網路如何影響空間及人類行為。在最新的作品《Planet City》中, Liam Young除了以動態影像、影像概念書作為媒介外,更與VIVE Arts合作,首度嘗試以VR結合高超的造景技術,讓這座未來城市從我們的腳邊慢慢崛起。

透過VR走進《Planet City》,讓人身歷其境的感受這座未來城市,雖然看似與《銀翼殺手》的場景有幾分雷同,滿滿的Cyberpunk美學,但在影片設定中,Planet City可是肩負孕育全人類的重責大任!讓這座城市成為地球上唯一的城市,濃縮再濃縮的面積僅占據地球的0.02%,卻可容納100億人口,這也是2050 年地球的預計人口。其中,透過太陽能供應電力、藻類養殖場、垂直農法等內體自循環機制自給自足,試圖終止殖民化、全球化和永無止境的經濟掠奪和擴張主義,將其餘部分的地球還諸原始樣貌,環保的究極成就,達成!

仔細想想,在Planet City裡彷彿實現了由James Lovelock提出的蓋亞假說裡可能的世界景象:「地球整個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構成一個自我調節的整體。」我們正與世界萬物跳著一場恆久的雙人舞,何以達成完美的動態平衡?仍舊是值得我們持續探問的難題。難題懸而未決,先跟著我們一起探訪這座未來城市吧!

訂閱電子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