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羅穆路斯》(Alien: Romulus)上映以來叫好叫座,令人回憶起在偌大宇宙中叫破喉嚨的無力感,算是重振起異形這個老牌IP。不過其中採用AI與CGI技術復活了一位系列作老演員,引起了正反評價,也讓導演費德・阿瓦雷茲(Fede Alvarez)不得不受訪解釋其必要。
・
・
(以下有雷,建議看完《異形:羅穆路斯》再繼續閱讀)
・
・
《異形:羅穆路斯》之所以讓影迷買單,多少在於成功致敬不少過往經典橋段,包括女主角Rain讓人想起了這系列(甚至是整個好萊塢)的初代女英雄蕾普利(Ripley);熟悉的人工智慧「母親」(MU-TH-UR)主機畫面;扣回前傳《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的黑水;廢棄工業風太空船等。
但其中一個彩蛋,第一集中飾演仿生人科學官艾許(Ash)的伊恩・霍姆(Ian Holm),在本集化身為另一位仿生人Rook,引發了一些批評。因為霍姆已於2020年過世,《異形:羅穆路斯》是透過AI加CGI技術數位復活這位異形舊識。
有鑒於去年好萊塢演員工會罷工的一部分導火線,涉及AI在電影工業中的應用是否可能取代人類,並引發了對藝術剽竊的擔憂。霍姆在《異形:羅穆路斯》的數位復活自然也被嚴格檢視,也讓人想起2016年同樣由迪士尼製作的《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以CGI重現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飾演的莉亞公主(Princess Leia)——不過費雪對此知情同意,與霍姆的狀況不同。
例如IGN就認為「這個驚喜客串既不必要又醜陋」,影評網站SlashFilm表示這重演了《俠盜一號》的錯誤,「讓人分心,而且看起來很奇怪」,Reddit上也有網友認為電影裡的霍姆「看起來有點糟,拖垮了本片氛圍」、「低於整體電影品質」。
數位復活霍姆,其實花費更多成本
為此,導演接受《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訪問時提出辯護。首先,他跟監製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有獲得霍姆遺屬同意,並稱霍姆過世前認為自己從《哈比人》系列完結以來「已被好萊塢遺忘」(霍姆正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裡的比爾博(Bilbo Baggins),還演過《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可說是科幻專業戶),其遺孀甚至認為「霍姆本人也會想這麼做」。
再者,雖然他們數位復活了一位演員,但其戲份八成是由機械動畫玩偶(Animatronic)達成的效果,一來需要操偶師,二來需要另一位演員提供面部捕捉,等於是運用了更多「人力」。至於AI與CGI主要在後製中運用,包括使眼睛、唇部動作更自然,以及還原霍姆的聲音。導演甚至表示,他們的作法更花錢,並不是偷工減料,且Rook跟第一集的艾許是不同角色,找回或者說復活霍姆擔綱,完全是出於對這位演員在異形系列的尊重,而且他自己也不認為未來AI會取代人類演員。
仿生人艾許承先啟後的影史意義
《異形:羅穆路斯》的案例跟之前我們介紹過的AI穢土轉生術不同,並不是為了節省成本或罔顧遺屬意願。電影中,Rook作為受損的仿生人,數位復活技術多少有的「不自然」,似乎也歪打正著了那非人類又半殘的恐怖谷質感。
回到電影脈絡來看,讓霍姆現身確實有其意義。參考導演阿瓦雷茲說法,當他得知可運用機械動畫玩偶技術時,便想要讓哪個系列作仿生人回來(套皮的概念?),最後才決定是飾演艾許的霍姆。
《異形》第一集的艾許不但是片中一大轉折,更上承《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的反叛人工智慧,下啟異形系列一定要搭配一個亦正亦邪的仿生人這個傳統,包括二三集的主教(Bishop),第四集的薇諾娜・瑞德(Winona Ryder)出演的安琪兒(Annalee),當然,還有前傳裡癲狂多變的大衛(David)。甚且,《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羅伊(Roy),拜雷利・史考特把《銀翼殺手》跟《異形》歸在同一個世界觀之賜,都在這個艾許開啟的反派仿生人脈絡裡。
從《異形:羅穆路斯》的案例來看,AI或深偽技術的運用,或許最終都要回到個別案例才能有更細緻的討論。無獨有偶,最近美國演員工會也與線上聲音內容平台Narrativ達成協議,允許演員在知情同意下,其聲音可被用於AI技術,顯示AI技術如何減少對既有作品或人群的剝削,正是大眾接受的關鍵之一。看過《異形:羅穆路斯》的讀者,有沒有認出這位老面孔呢?是感到驚喜還是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