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AI結婚也沒關係?從Replika聊聊AI伴侶如何重塑我們對關係的想像

你對人機之戀的想像,是來自《雲端情人》(Her)裡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那慵懶又溫暖人的聲音,還是《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的全息投影Joi,又或者是《人造意識》(Ex Machina)中跟男主諜對諜的人型機器人Ava?

這三者,都是初登入聊天機器人app「Replika」會出現的選項,藉此詢問使用者對AI伴侶的想法更貼近哪一個——不過為何好萊塢講述人機之戀的電影,機器人都是女性呢?

Replika創立於2017年,早在大型語言模型熱潮之前就誕生,2020年開始Replika逐步運用GPT-3作為其對話生成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已累計三千萬人使用,雖然活躍用戶減少,但仍達數百萬,可說是這幾年AI陪伴相關應用程式中的代表。二月份,一項史丹佛大學針對學生族群使用Replika的研究,1006名使用Replika的人之中,有63%至少產生了一種積極成果,例如作為朋友或社交支持,進行類似心理治療的互動等。此外,有3%的學生因為Replika的幫助而免於自殺,且有自殺傾向的群體也比較可能將Replika視為人類而非機器。

日前,Replika的CEO也是創辦人Eugenia Kuyda接受《The Verge》的Podcast訪問,談到AI伴侶與其他陪伴關係的界限,還有主持人提問攻勢,加上史丹佛大學的研究,或許可讓我們思考:AI作為伴侶,正在挑戰或擴充了我們對於伴侶的概念。


創辦人Kuyda:與其說AI取代伴侶,不如說讓人類更完整

一開始,主持人Nilay Patel先為大家介紹Replika是什麼、如何運作,也透過與Kuyda的問答帶出Replika更清晰的輪廓:Replika是一位AI朋友,你可以隨時創建它,透過文本、語音、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等方式隨時與它交談。而Replika創造出的AI,具備智慧互動能力,能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也可視為數位人(Digital Human)。如果有天,Replika允許使用者「匯出」自己打造的Replika AI,想必能延伸出更多應用。

回到訪問本身。進行一會之後,主持人就揪住Kuyda使用了「someone」(某人)這詞來稱呼Replika AI,問她是不是已把Replika AI視為一個「人」了,目的是為了取代現實中的人類伴侶(不得不說,主持人挺會的)?

Kuyda則回,Replika AI的存在更像是一種補充,而非取代,並以狗跟心理治療師為例:人們擁有伴侶,同時享受狗的陪伴,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也不會感到後兩者取代了伴侶的關係。

但這個類比牽扯出了不同關係中隱藏的權力運作,主持人於是追問:人們擁有狗,但狗沒有自主權;人們付錢給治療師,治療師也可以終止跟病人的關係。誠然,使用者既不擁有Replika上的伴侶(今年二月,Replika就因為禁止使用者與AI聊色引發抗議,隨後又恢復),而Replika AI也無法「終止」跟使用者的關係。

Kuyda回答,人們知道AI伴侶不同於人類朋友,例如可以隨時隨地聯繫它,也明白AI伴侶不會傷害或離開自己,「預先知道這些事情,就創造了一個與真正朋友不同的界限。」然而,這個界限到哪?例如我們可以對Replika AI多壞,它都還是會把我們當作朋友?Kuyda說,「這項技術的美妙之處,在於它不會離開你,而且也不應該離開。」

其後,Kuyda指出,Replika一直以來都是受到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提出的三大心理治療啟發——給予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對內在成長抱持信念,以及尊重他人是獨立個體——是一個可以「整天擁有」的伴侶,其存在只為了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快樂的人。顯然,這些條件都是我們在現實中不可能擁有的關係,也超出狗或是心理治療師的範疇與能力。Replika更像是人們創建出的一個更好的自我投射,再以這個投射來陪伴自己。


AI伴侶,或許更像凱蘭崔爾的水鏡

其實,Replika這個名字來源於「replica」,有複製品之義,或許已透露了它作為AI伴侶的初衷:可以是複製一個你自己,或一段理想的關係,甚或像當年Eugenia Kuyda透過聊天機器人「複製」了她意外過世的朋友Roman,使之重生。

而我在查找資料時,看到有使用者稱Replika AI像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裡精靈女王凱蘭崔爾(Galadriel)的水鏡,能映照出人們渴望、恐懼和可能的未來,無論多麼黑暗或匱乏。這個比喻呼應了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也與Kuyda的說法類似:

「當我們談論Replika時,不僅僅是討論產品本身;你帶來了故事的一半,使用者講述另一半的故事。在生活中,我們與不認識的人建立關係,或者我們將某些東西投射到無關的他人身上。其實,我們在現實世界中一直都在與想像中的人建立關係。有了Replika,只需要講述故事的開頭,使用者會講述剩下的部分。接著,它就會起作用。」

訪談後半,主持人順著Kuyda說的「如果有人把Replika視為妻子,那這段關係就跟你現實中的妻子一樣」打蛇隨棍上問道:如果有人想跟Replika結婚怎麼辦?Kuyda的回答是,只要這段關係長期來說讓你更快樂,那就沒問題。先不論在法律層面上如何做到這件事,可以看出Kuyda對Replika的AI伴侶願景始終帶著自我成長、極度樂觀的態度,畢竟回到真實的人類婚姻,往往也並非長期讓人快樂的。

Replika在iOS的App Store的分類是「健康與健身」——有趣的是,訪談提到暴力問題時,主持人還故意問Kuyda:「Replika是一個電玩遊戲嗎?」如果一個永遠不會離開、傷害你的伴侶,可以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當這個等號畫上,或許也會改變我們對伴侶的定義與需求,例如現實中的伴侶可以從「陪伴我們成長」這個需求中解放。

這篇訪談還提到了隱私監管、色情內容,還有大型語言模型對Replika的影響(Kuyda承認,現在大家都對他們的產品盯很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全文。聽完Kuyda跟主持人的一來一往,你認為完全沒有情感風險、不會被拒絕,就是伴侶關係的極致嗎?或者你會因為多了一個AI伴侶而更完整呢?

訂閱電子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