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故事的,不是講話的聲音而是傾聽的耳朵。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當我進入VIVERSE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走在場館專屬的六角地磚上,移動avatar視角,仰望音浪塔,感覺自己渺小之際,我腦中浮現的,卻是高中讀的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是部探索城市記憶和敘述的小說,裡頭對話充滿詩意和哲理。小說中,馬可波羅對「擁有天下卻不曾走訪天下」的忽必烈,描述他去過的奇異城市;忽必烈時而沉浸時而質疑他的敘述,有時反過來描述一座城市,問馬可波羅有無去過⋯⋯穿梭在VIVERSE中的高流,這一刻我才真的理解這本小說:如何去記憶一座城市?更重要的是,如何對他人訴說、呈現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
現代科技,特別是數位孿生(Digital twin)與元宇宙,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思考這問題。我在VIVERSE裡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我也一步步走回2023、2022年記憶裡的高雄:參加大港開唱跑到高流裡聽團吹冷氣,在陳珊妮演唱會中望著歌手,感受她的巨大,以及散場後走在國賓飯店附近時遇到台東地震。記憶跟著輕輕搖晃。
數位孿生,可互動的現實世界副本
要理解數位孿生,不妨先讀一則(名字常常與卡爾維諾連在一起的)阿根廷小說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說過的著名寓言:
地圖學院製作了全新的帝國地圖,它和帝國大小相同,每一處都對應到實物。但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對地圖學的研究失去了興趣,認為這麼大的地圖是無用的長物。因此,人們甚至無禮地摒棄它,任它曝露在日晒雨淋中。
這個寓言裡,波赫士指出完全擬真(1:1)的再現是不可能也沒必要的。然而,數位孿生技術正是這個寓言的回音。
數位孿生,就像是現實世界的數位雙胞胎,透過感應器和網路將現實世界的狀況映射到數位世界中,讓物理世界與數位世界無縫接軌。如此一來,我們能在數位中監測現實世界的運作。
這概念最初源於1991年,電腦科學家David Gelernter在他寫的《鏡像世界》(Mirror Worlds)中探討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互動。《鏡像世界》還有個詩意副標:「當軟體將宇宙裝進鞋盒的一天……將如何發生以及意味著什麼」。天馬行空的技術一開始給人的感受,總是夾雜狂想與詩意的。
有點難想像嗎?舉一個大家每天都會使用,也很像波赫士寓言成真的例子:Google Maps。如今,世界地圖已被放進我們的手機裡,透過GPS同步我們的移動,而且還很實用。然而,數位孿生不止於2D平面,2010年NASA科學家John Vickers在NASA未來技術藍圖中(NASA Roadmap)正式提出這名詞。其發想是:如果可以在「不實際構建」航太天文系統的情況下,對它們進行模擬和測試,就可大幅減少研發、維護成本。
《看不見的城市》書封。就我個人經驗,超前的科技想像常常意外在文學小說讀到相關描述。
聽起來,數位孿生似乎距離我們一般人很遙遠。其實隨著相關製作成本降低,數位孿生的運用也越來越生活化,例如用於文化遺址的維護、保存,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聖宗徒堂(Chiesa dei Santi Apostoli)便已建立數位孿生,若不幸遇到天災毀壞,就可透過其數位孿生重建,遊客也可直接拜訪;2022年吐瓦魯(Tuvalu)也宣布元宇宙建國計畫,以因應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滅國威脅。
在台灣,便是我走進的VIVERSE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的「元城市互聯新生活」,任何人可以從任何地方透過手機、電腦、頭顯進入1:1大小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市立美術館,以及高雄巨蛋。
VIVERSE,有高流,也有高雄的城市天際線
2021年正式啟用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目前已是南部的音樂重鎮,也是亞洲新灣區的一部分;主體是珊瑚礁造型為意象的音浪塔,以及作為表演場域的海音館。
一進入VIVERSE,首先會抵達愛河灣岸邊,可以遠眺對岸的珊瑚礁群複合式建築、海邊路的城市景觀,包括高雄領袖企業大樓、高雄港旅運中心;再遠一點,還能看到停泊在港灣的郵輪、貨櫃船。VIVERSE呈現了高雄獨有的港都城市天際線,海天一色之下,是高樓、船隻、碼頭。
往前走,就是彷彿白浪凝結而成的音浪高塔與低塔。進入其中,會發現裡頭有驚喜,左右兩側分別有Hush、王榆鈞的沉浸式演出空間,是他們在搬遷到高流附近的海邊的卡夫卡的Live表演。除了這兩個演出,還有第三個昆蟲白的Live,至於在哪,就留給進來的人探索吧。
可以說,VIVERSE中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不但呈現了建築、城市天際線,也還原了現實中它連結周遭音樂場域的功能。
走回碼頭,海風與音樂若有似無在耳邊。透過數位孿生,此刻在台北的我,又回到了高流。講述看不見的城市的馬可波羅,與聆聽這些城市描述的忽必烈之間,缺少的或許就是一台VR頭顯,以及VIVERSE,一整個值得探索的宇宙。因為走進VIVERSE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我們不再只是聆聽故事的人,我們就是故事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