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能幫人類上火星嗎?聊聊NASA的阿提米絲計畫與月球門戶太空站

「太空,人類的終極邊疆。為了探索陌生的新世界,尋找宇宙中的新生命與新文明,勇敢航向人類足跡從未踏至的領域。」——寇克艦長,《Star Trek》

許多人認為,虛擬實境和元宇宙是「內向」的科技,讓我們即便只是待在房間,也能盡情體驗全世界;而所謂「外向」的科技,自然是延續大航海精神的駛向星辰,探索未知。寇克艦長的這段深植人心的「企業號宣言」,大概最能夠完整涵蓋其背後的精神了。那麽,看似光譜兩端的虛擬實境和太空探索,兩者有何關係嗎?

最近,一篇NASA官方Blog的文章更新,讓我們窺見NASA應用VIVE Pro頭顯和VIVE Tracker 3.0移動定位器等VR設備,在為2025年「月球門戶」發射計畫在作準備。很多不是太空迷的人,大概都沒聽說過什麼是「月球門戶」。因此,正式進入VR技術如何幫助人類太空探索之前,先來簡單聊聊「阿提米絲計畫」。


什麼是阿提米絲計畫?

阿提米絲是希臘神話的月亮女神,從名字不難猜出,「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是繼6、70年代「阿波羅計劃」的登月之後,NASA於2017年所宣布的重返月球計畫。不是很題外話的題外話,阿波羅是太陽神,阿提米絲除了是月亮女神,她還是阿波羅的雙胞胎姊姊。

陰謀論敏感體質的人,難免會開始想——莫非阿波羅計畫的登月都是假?怎麼都2024年了,美國還要重返月球?其實,阿提米絲計畫不只是要回到月球,更打算在月球建立基地,將月球當跳板,登陸火星、航向深空,這才是阿提米絲計畫打的算盤。


月球門戶——人類第一個「月球太空站」

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起,和加拿大太空局(CSA)、歐洲太空總署(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阿聯酋航太中心(MBRSC)共同合作建造的月球太空站,就是月球門戶(Lunar Gateway),它預計會在月球軌道上停泊十年以上,為前往月球出任務的太空人,提供生活與工作的場所。

而整個月球門戶,一共由八大模組組成,每塊模組都由各個參與單位所負責建造,各模組也會逐步發射,並在月球軌道上慢慢組裝。「阿提米絲3號」(Artemis 3)預計於2026年發射,肩負著帶著「第一位女性」與「非白人」重返月球的任務,而月球門戶的首發兩個重要模組「動力和推進元件」 (Power and Propulsion Element,PPE) 以及「居住和後勤前哨站」(Habitation and Logistics Outpost,HALO),預計即將在2025年發射。

因此,為了確保未來的太空人能盡夠可能舒適且安全的待在月球門戶,NASA邀請了兩位曾擔任過國際太空站指揮官的資深太空人——拉賈查里(Raja Chari)以及妮可曼恩(Nicole Mann),用VIVE Pro頭顯進入虛擬的月球門戶,為這個未來的月球太空站進行測試,這可說是數位孿生最好的應用了。

Raja Chari和Nicole Mann兩位資深太空人正在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為月球太空站進行測試。(來源:NASA

在VR測試期間,兩位資深太空人會參與各式各樣的任務,這些任務都是NASA為阿提米絲計畫所設想的日常情境,比方說在太空站裡進行科學實驗、取用補給品、加熱伙食等等,而VR頭顯的用途,就是拿來可視化太空站的內部設計,並把它調整成更符合太空人生活所需的狀態。


還記得我們曾經介紹過為了模擬火星的環境,NASA用3D列印出棲息地並挑選4個人來隔離一年,就結合了VIVE Pro與跑步機,為他們模擬在火星地表出任務的情境;以及世界第一個登上太空的VR頭顯VIVE Focus 3,為的是測試VR在失重環境能否使用,未來便能拿VR來模擬地球環境,緩解太空人的思鄉之情,還能同時為太空人模擬出在地球上運動的環境;甚至太空人也拿了VIVE Pro 2和VIVE Tracker來進行太空漫步與艙外救援的訓練與考試。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對人類而言,「內向」和「外向」的探索都同等重要,都會擴展我們的知識邊界,深化我們對未知世界的理解。VR不僅不是逃避現實的工具,更是強大的訓練和模擬平台。或許,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向內還是向外的探索,都是通往自我認知和宇宙奧秘的必經之路。

返回頂端